4月28日,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,解读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(2025)》等。根据报告,2024年,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,位列世界第一位。截至2024年底,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/年,我国占比超50%,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。
当前联华证券,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,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因地制宜推进氢能产业布局。
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表示,2024年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产业规模化、商业化为目标,我国氢能制取、储运、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。新疆库车、宁夏宁东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,贯通可再生氢制取—储运—利用全流程,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。
据介绍联华证券,三北地区传统产业基础和能源资源禀赋较好,为氢能项目落地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。2024年,全国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,三北地区占比超50%,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。
而东部地区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“氢进万家”等工作,积极布局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,逐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、大中小企业并存、产业链相对完整、创新能力较强的氢能产业集群。
徐继林介绍,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,各地建成加氢站超540座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.4万辆;京津冀、上海、广东、郑州、河北五个区域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.5万辆。
同时,氢能发展还面临着多重问题和挑战。徐继林表示,整体来看,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,与传统能源和风光等新能源相比:一是项目经济性仍有差距。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数量快速增长,但相关技术工艺和建设运营水平较传统技术路线仍有不足,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和多元化场景探索较为缓慢。二是技术成熟度存在短板。氢能部分技术和场景离商业化推广应用还有差距,对产业突破经济性瓶颈仍有掣肘。三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。氢能相关标准在与配套政策协同、与产业发展同步、落地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。
2025年,我国将加快推进氢能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,促进“制储输用”全产业链发展,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生态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氢能产业提质提速建立坚实的基础。
(北京日报客户端)联华证券
财神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